开运全站下载
导航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透视湖北一高速公路桥梁侧翻事故

时间: 2024-06-18 12:31:28 |   作者: 新闻中心

  湖北一高速公路桥梁侧翻已造成4死8伤,人们对桥梁侧翻的原因高度关注,载重198吨的大货车是怎么上的高速公路,违规运输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事发桥梁为独柱墩桥,它的设计有没有缺陷?桥梁在建造、维护、保养等方面是不是真的存在瑕疵?

  18日15时36分,G50沪渝高速花湖互通D匝道(沪渝高速转大广南高速匝道)发生桥梁侧翻,湖北省市交通、公安、应急等部门紧急赶往现场处置,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率桥梁专家赶赴现场。

  据鄂州消防介绍,现场采取“封控警戒、分组侦查、冷却排险、固定车体、破拆救援、现场照明”等措施救援。18日16时31分,现场处置完毕,共搜救出7名被困人员,其中3人死亡、4人受伤,部分受伤人员在救援力量到场前自行逃脱。

  记者18日在现场看到,互通引桥段的匝道桥呈90度侧翻,3台事故车辆顺势并排坠落倾倒,一台小轿车被侧翻的匝道桥压住。G45大广高速广州方向和G50沪渝高速双向行车中断。

  事发现场距附近村庄数百米,多位村民和记者说,事发时,他们听到剧烈响声,以为发生了地震,看到有人在微信群转发相关视频,才知道是附近的匝道桥出事了。

  记者19日上午再次到事发地点,现场已被警戒线封锁。除不间断巡逻的民辅警外,近50名村民自愿在附近各路口引导过往车辆。

  湖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警察总队相关负责人透露,事发时匝道桥面上有小范围施工;涉事的3辆货车同向行驶在同一侧道,其中一辆开往广东、车牌为陕AN0257的货车为11轴、22轮的特种车,所运货物为换热器油箱,载重198吨。

  据公路监管部门人士介绍,陕AN0257这样的超限特种运输车辆上路前须向有关部门申报,按审批通过的线路行驶,必要时甚至需要通行引导。事发路段设计限重仅55吨,同向行驶的3辆货车全部位于倾覆侧的车道,超出抗倾覆标准。

  载重198吨的大货车能不能上高速公路?是否涉及嫌疑违反法律超载运输?上述监管部门的人说,只要车辆按要求办理了超限运输许可,就能进入高速公路。记者在陕西省公路局官方网站查询发现,陕AN0257车辆于12月10日在陕西省公路局办理了超限许可,其监护方式为自行监护,通行路线连霍高速—秦东收费站”;车货总重198吨;系天津市平发大件运输有限公司车辆。

  湖北省有关部门调取事发车辆行车轨迹发现,陕AN0257大货车并没有按申报的路线在秦东驶出连霍高速,而是继续往河南方向行驶。由于现在省界之间没有收费站,它通过大广高速开到湖北。湖北有关部门查看审批手续发现,该车在湖北申报的载重为99吨,这样的重量无需通行引导。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侧翻的桥梁和桥墩都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到断裂的痕迹,侧翻具体原因还要看调查结论。

  记者从湖北省交投集团了解到,此次事发匝道桥由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10年9月28日建成通车,该匝道桥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荷载公路1级55吨,抗偏载倾覆标准符合国家当时要求。

  维护保养方面,湖北楚天联发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承接了事发桥梁独柱墩加固项目,于2020年10月进行了加固作业。此公司因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相互串通投标行为,于2019年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纳入了湖北公路水路工程建设“黑名单”。

  “虽然现在不提倡用独柱墩,独柱墩结构路桥也被交通部门列入重点监管范围,但10多年前桥梁设计符合国家规范,也进行过加固。”一位接近设计单位的知情人士说。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已有多位专家公开对独柱墩桥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指出独柱墩桥梁存在横向稳定性较差的隐患,在汽车荷载、支座沉降、自身结构及形式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发生整体倾覆事故。

  有专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独柱墩桥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通过多种措施“一桥一策”进行除险加固,消除隐患。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法大范围的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