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13 21:02:54 | 作者: 新闻中心
长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00年由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形成“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
今年四月,长安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华诞。7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西部、引领行业、服务国家、面向世界,慢慢地发展成为中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领域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学技术创新的“金名片”。
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土木与交通学科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44名,2021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中,矿业工程学科全球排名51-75名,水资源工程学科进入全球前150名。2021年,长安大学位列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第56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88位。
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立足优势,交叉融合。面向公路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突出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理念,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主体,融合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相关方向,几乎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建校初期,被彭德怀誉为“开路先行官”的霍维德先生,五大地质学派之一的“波浪镶嵌状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参与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的张之凡教授,等一大批大家宗师执教于此,为学校积淀了浓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敦品励学的学术沃土。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汤中立、李佩成、彭建兵),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FWA Tien Fang),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366人、硕士生导师1041人。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学校着力构建六位一体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8.9亿元,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1万余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2项。现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线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三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公路交通博物馆,入选首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到亚洲最长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从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到全球空港新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中巴经济走廊公路到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的肯尼亚蒙内铁路等诸多世纪工程建设中,一代代长大人用艰辛的奋斗攻克了世界多项多大工程技术难题,为国家发展贡献着长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其中包括,在“急”的一线积极作为,为发生异常振动的广州虎门大桥恢复通车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难”的一线个团队攻克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过程中的多项难题;在“险”的一线持续钻研;自主研发的北斗/GNSS监测系统数次成功预警黄土滑坡灾害,保障民生安全。在“重”的一线创新引领,我校深耕多年的城市地裂缝研究成果,护航西安地铁、京沈高铁等多个重要生命线工程;长安大学在“急难险重”一线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充分彰显了硬核实力和使命担当。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系)82个本科专业,其中36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建设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学校实施大类招生,通识培养。82个本科招生专业整合为31个专业和19个专业类。大类招生专业在前1-2年通识培养,然后再进行专业分流学校。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在培养模式上积极进行探索改革。
学生转专业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第一学期专业(类)排名前30%的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需要在学院范围内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依据学院相关规定执行;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学生能够准确的通过当年高考,本人高考成绩不低于拟转入专业在考生生源省份当年普通批次录取分数即可申请。
旨在培养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又熟悉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则,同时又精通英语的外向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国际工程班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集中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全面实施国际化教育模式。经过特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强,适应能力好,未来选择面广,毕业生供不应求。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学校新成立未来交通学院。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FWA Tien Fang教授担任院长。工科试验班由未来交通学院统一管理。旨在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和未来交通领域中具有交叉学科知识储备、卓越领导能力的拔尖创新领军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和资源配置的区。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是长安大学与世界上的排名前1%的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三个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各专业招生120人,共计360人。2021年在18省(市)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有三个特点:一是双学籍,入学即同时在两校注册学籍,既是长安大学学生,也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生;二是实行“4+0”培养模式,大学四年均在长安大学学习,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选派优秀在职教师来长安大学进行现场授课,授课比重两校各占50%;三是双学位,学生修完所有课程且取得规定学分,可同时获得长安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都柏林大学的学位证(实现不出国就可以获得国外名校的学位证书)。
与90余个高水平大学签署了5类联合培养项目,招生范围涉及学校几乎所有专业。包括:2+2、1+2+1本科项目, 3+1+1、3+3本硕连读项目,1+1+1硕士项目,此外,还有国家优本留学生项目和短期交流项目。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现有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俄交通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多个校际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长安大学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办学条件优越,学习生活设施完备。学校拥有设施一流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朝晖运动场,室内游泳馆和体育馆;学生宿舍空调实现全覆盖,供暖设施齐全;实现了校园网络化、数字化和无线通讯服务全覆盖。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四节三进”品牌活动。四节:大学生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三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优秀电影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学生多次参加央视“五月的鲜花”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录制,学校在国家级、省级艺术赛事中获奖240余项。开放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成长提高的平台。
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建成总面积3000㎡的大学生众创空间,15个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近五年,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810项,在重大赛事中获奖2500余项,获授权国家专利700余项。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
学校具有完善的奖励资助体系,资助工作多次受到教育部表彰,被评为全国高校资助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学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亿元。奖学金覆盖率53%,助学金覆盖率100%,勤工俭学申请成功率100%。为将近1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暖心助力的绿色通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
70年来,学校累计向海内外输送毕业生近30万人,优秀校友遍及五湖四海。涌现出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为代表的承担重大工程建设总工程师群体、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为代表的引领学术科技前沿群体,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为代表的党政干部群体和造就一批上市公司的商界精英群体。
在国家建设发展历史中,处处映现着长大师生校友青蓝相继、建功立业的璀璨群像。一座港珠澳,半壁长大人!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奋战着一大批长大师生校友,我校沙爱民教授、贺栓海教授、谢永利教授等六位教授团队均为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在世界桥梁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以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校友为代表的长大力量,以非凡的勇气和实力为高精度测定珠峰高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大批优秀校友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学们也将在长安大学收获广阔的发展前途。我校毕业生规模近9000人,升学就业情况呈现出“四高”特点:
近年来,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供需比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前列。
世界500强、重点国企、三资企业是就业的主要市场,超过70%的毕业生在大型重点企业、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科学技术创新企业就职,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着“长大智慧”。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2020年在这些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0%。
今年,由于提前批招生计划取消,因此学校在部分省份的本科招生计划有所的增加,另外,我校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适当增加了2021年国家和高校专项的招生计划,为偏远地区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分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这些专业都是紧密对接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依托我校最具优势的学科和专业资源,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未来发展前途广阔。
新成立未来交通学院,招收工科试验班,本科普通批次录取,招生计划120人,11个省份进行招生。
工科试验班设置四大学术模块,分别是智能交通设施、智慧交通系统、先进载运装备、现代物流工程。四大学术模块涵盖学校11个优势专业供学生选择。主修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辅修专业包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物流管理。
✦ 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工科试验特色显著:工科试验班(未来交通)施行“4-6-X”本硕博贯通式培养,4是本科培养阶段四年、本科研究生培养阶段6年、本硕博培养阶段X,一般8年。
“1”是第一学年末,学生依据自己需求选择培养模式、主修和辅修专业,进行跨学科培养。每一个学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个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进行学习。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均注明主修和辅修专业。
“3”是根据前三年成绩综合测评,进行本科或者研究生分流,合乎条件第四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 提前进行学术熏陶式培养。大一入学,面向学生开放三大特色实验平台,发掘学生学术研究兴趣与方向。学分制个性化培养。允许个人跨学院、跨年级选课,达到培养学分要求能提前毕业。注重国际化培养。一半以上的专业课程选择双语或全英语授课,每年选派大批优秀学生赴外交流学习。
✦ 学校按各省市招生提供的投档成绩阅档,顺序志愿调档比例控制在120%以内,平行志愿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 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照数学、语文、外语顺序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者;
✦ 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可以计入投档成绩进行阅档,政策性加分不超过20分。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长安大学的信息,请关注长安大学分省招生宣传qq群、长安大学本科招生公众微信平台和长安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