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1 23:50:41 | 作者: 造价咨询
作者:李雄 李方正(分别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深化创新,城市绿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随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对绿化的需求正不断转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逐渐从创建“园林城市”升华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与“公园城市”。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提出后,成都、北京、上海、杭州、扬州、柳州等城市积极开展公园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2022年3月,北京全方面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公园城市”与“花园城市”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发展新命题,对我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推动我们国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明显提高了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和水平。
如今,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绿化更需要强调“质”的提升。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行动方针;2022年,我国编制完成《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强调合理的安排绿化空间;2022年全年,我国完成造林383万公顷,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生态保障。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下,城市绿化应重点强调将生态治理融入景观营造之中,构建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花园城市”,减少“为设计而设计”的过度绿化,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营建真正服务人民需求的高质量城市绿地。
城市绿化应与ECO协同融合,推动城乡绿色空间整体增量提质。在生态格局层面,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保护与综合性治理,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在ECO层面,构建“全域生态系统—风景名胜系统—环城绿道系统—环廊绿带系统”四大系统,建设或改造一批特色丰富、主题鲜明的综合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等,构建覆盖全城的绿道系统,在中心城区与近郊实施精品园林提质增彩项目,形成郊野公园绕城、城市公园提靓、社区公园环家、口袋公园遍地的多级公园体系。
城市绿化应充分尊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在绿地系统层面,构建遍及全城的绿色生态网络,通过增加城市绿地斑块间连接度的方式,减缓动物在城市中迁徙时受到的“阻力”,为生物提供更丰富连续的栖息环境,加强城市绿色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建设。在植物群落层面,营建满足多种生态功能的复层群落景观,大力鼓励城市绿地使用优良的乡土树种,科学开展园林绿化工作,探索可持续种植方式,避免脱离群众实际需要的过度“美化”与“彩化”。
城市绿化应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构建惠民利民、多方治理的高质量人居环境。在场景营建层面,广泛开展社区开放空间的增绿工作,以“多层次、立体化”形式不断拓展居民身边的绿色空间,营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场景。在健康提升层面,增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观花植物、香花植物、蜜源植物等,塑造多感官结合的植物景观,形成“城园融合,处处皆景”的美丽新画卷,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在绿化管理层面,积极推动基层共治的机制建设,鼓励公众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绿地治理过程,协同多方形成共商共治的友好局面,形成“政府出地、社会出力、协同管理、惠及百姓”的绿地共建新模式,打造全员参与共建治理、全民感受生活温度、全城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幸福人居环境。
城市绿化应凸显园林韵味之美,延续中华传统园林文化中的“绿色文脉”。园林艺术蕴含着几千年中华诗词文韵的积淀,他们以诗画雕刻等形式融入园林造景中,丰富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新时代城市绿化建设,更应融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要素,利用文化渊源深厚的植物群落打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植物景观,凸显兼具东方韵律与时代特色的园林文化之美,谱写美丽中国建设下的城市园林文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