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2 21:01:47 | 作者: 开运在线登录
江汉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人才教育培训上坚持“以实践促教学,以项目塑人才,以专业惠地方”的思路,经过十余年的锻造,建立起了一套“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应用为主服务地方”的特色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近年来,该专业又结合国务院新建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学校修订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梳理整合知识体系,打破课程壁垒,重构项目式教学体系,加强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更完善的政校企、产教研深层次地融合,以项目式教学和专业实践为特色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走在三庙河畔,木栈道如绸带蜿蜒河上,两旁民居白墙彩绘,步步生景,村民游客漫步其中,宛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4年前,这条位于武汉市新洲旧街的河道及两岸还是水质混浊、垃圾遍地,砖墙残损的“龙须沟”。在湖北省政府2020年发布“擦亮小城镇”行动方案后,通过规划设计改造,河道旧貌换新颜。
新洲旧街这项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重要节点工程,是江汉大学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学院城乡规划系系主任董晶教授与新洲区规划设计院合作,和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旧街街道签订的横向课题。设计改造的是位于旧街花朝大桥与庆福寺之间的三庙河道整体空间,涉及规划布局、道路建设、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和绿化等多个环节,是一个近乎涵盖了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全周期的工程。
董晶与梅峥嵘、黄俊、陈刚、宋浩等专业教师一起,以该项目需求为导向,依据工程的调研、规划、建设、现代化治理等一系列实施节点,打通了所涉及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城乡绿地规划》《乡村规划园林与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等近十门专业课程及思政、历史、园艺等其他专业学科壁垒,让2018级招收的首批5年制学生直接参与到横向课题项目的工程实践里,引导他们在问题导向、自主学习中“真题真做”,将专业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规划设计人才。
参与该工程东岸景观规划设计的2023届毕业生陈琪正是在这一个项目中,熟练掌握了城乡规划专业多门课程所涉及的从前期实地调研到中期方案设计、汇报沟通调整,再到后期规划落地的工程全周期所需的知识。已在黄石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的她,对当时的一切都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大学里做的第一个全周期落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也是我大三时《乡村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多门课程的课程作业。在项目中我熟悉了乡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衔接的时间节点和相关要件。尤其是以前我们没学过水污染治理、清淤以及两岸绿化所需植物种植的知识,但在这一个项目里,我们在做立面空间规划的同时,还要提升河道水质、治理两岸生态,甚至要考虑修筑木栈道时,外侧泄洪的问题。董老师请来了学校生科院园艺专业的蔡婵静老师给我们补了相关的专业课。当时我学的那些知识现在的工作里也全用得上!”
城乡规划专业的项目式教学改革不仅有在一个项目里融会多门课程和学科的方式,还有拆分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节点去对应同一个项目不同实施阶段的。让学生在项目中以问题为导向,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索,深入理解并运用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
对于2020级学生何文倩来说,大三时学习的《乡村规划原理及设计》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她第一次真正规划一个村湾的实际用地布局。2023年,该专业任课老师黄俊、宋浩与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长江新区分院合作,接下了长江新区规划总平面图的项目,对该区73个村庄,总面积达308公顷的用地进行规划设计。“这不是现成的课程设计案例嘛!”两位老师带着学生们“线名学生一人完成一个村湾的规划设计。黄俊和宋浩根据对应的教学环节,将项目拆成了理论知识点、现场调研、方案设计、成果汇报优化4个部分,分别对应14周的课程周期和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后,从第5周起他们就带着学生到大余湾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参观调研,调研完成后,黄俊和宋浩用了3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指导,过程中还邀请了该专业建筑学、城市设计、社会学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对出的设计图纸做联合评图。最后3周,带着学生分组至各街道进行初步成果汇报,收集修改意见,对规划设计来优化,形成最终成果,完成入库、评审等相关事宜。
董晶在谈及该专业的项目式教学改革时说:“近年来,国家对城乡规划也有了新的战略布局。我们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就必须在‘融’字上发力,打破课程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用‘最大的原则性+最大的灵活性’探索科教交汇、产教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现在,该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和产学合作共建课程建设已达13门。其中《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人才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重构》已获批省级教研课题,《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建筑规划设计4》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城乡规划专业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再构与“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获得江汉大学第二批本科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城乡规划专业的全部课程考核,均采用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必须让学生在参与专业老师和政府、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里、在工程建设项目实践中,去真学真做真体会,将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负责人,董晶对该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方式一直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见解。
现在已经是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设计院院长的李毅是2008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该专业第一批学生。从那年开始直到2024年,城乡规划设计专业的老师们带着大二到大五的一届届学生,参与了黄陂、新洲、蔡甸、钟祥等地近千个村落迁村并点、用地规划、道路连通、园林景观、村落风情、生态环境的设计改造。中国乡村建设经过十余年发展,项目名称有了新变化,该专业的师生们一直深度去参加了。老师们将教学和科研深耕于城乡设计规划工程建设项目中,“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历练,不仅在人才教育培训上接了“地气”,也让专业教学充满了许多活力和探索性,同时真正服务了地方建设。
城乡规划设计,除了乡村,还有城市。从2018年开始,城乡规划专业的老师们带着一届届学生陆续完成了军运会沌口片区沿街立面整治、黎明社区、向阳社区等多个武汉市内的规划改造项目。
时隔5年,2015级学生彭定涛对自己2019年参加军运会沌口片区沿街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仍记忆犹新。
那年江大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团队承担了从升官渡起至南四环线公里,包括了金色港湾、绿岛花园,宁康路、湘隆时代广场在内的10个路段,共计441栋建筑的立面图绘制及建筑立面的修缮和装饰设计,几乎涵盖了军运会划定的大部分核心片区。4名专业老师带着30多名学生分了4个组进行。作为其中一组组长的彭定涛带着9名组员测量、绘制了金色港湾、奥林花园等7个小区里90余栋房子的立面图并给出了修缮设计的具体方案,出了整整90张0号的工程图纸。“收获很大。一个月画得图比一学期都多,绘图的速度、精度和严谨度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作为规划设计师的思维和眼界有了拓展。做立面设计时我找过很多参考资料,有时为不同的视觉效果,除了找不一样的材质贴面试看,还会一次次去现场体验。有时上午走一圈下午再走一圈,天晴去一次下雨再去一次,就为了感觉不同光线带给建筑物立面的效果,这是以前做课堂大作业时没有过的经历和职业责任感。”参与这样的大项目也让彭定涛求职有了明显优势。省内第一批拥有建筑甲级资质的大公司,在看过他的履历后,于当年3月第一次面试时就和他签了就业协议。
如今的城乡规划专业,不仅是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还建有江汉大学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城市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研究”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与规划设计企业建立了12家实习基地,2022年签订了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校企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毕业生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目前,该专业有教学改革项目12项,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44.6%。城乡规划专业历年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来源于导师的纵向科研与横向项目的比例超过了80%。
近年来,专业教师充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带领学生热情参加武汉市及周边乡村地区一系列服务地方的实践项目:先后编制了武汉市老旧社区改造实践、参编《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2021年11月已颁布实施),新洲区四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旧街“美丽宜居新城镇”规划、旧街一河两岸环境整改治理、汪集街陶咀村村庄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村湾规划、武汉市建设“五个中心”研究等20余项,在优化城乡发展布局、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服务市民群众等方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效果。2022年,该专业教师团队荣获武汉市“英雄城市·先锋有我”先锋团队(争创乡村振兴先锋)称号。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熟悉流程,融会贯通所学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提出设计思路;勇于表达观点,学会与人沟通,鼓励他们通过项目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明确未来发展趋势,比单纯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践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就是要把‘真题假做’变成‘真题真做’,把实践环节贯穿教学始终,科教交汇、产教融合,让人才教育培训真正接上地气。”该专业教师黄俊如是说。
城乡规划说到底,是为人和环境服务的。一名合格的城乡规划设计师,除了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有一颗“以人为本”的“共情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想问题,以期达到开发者的利益、使用者的权益和设计师的专业三者之间的平衡。
董晶说,作为新时代中国的城乡规划设计师,在国家发展的城乡建设进程中,更要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的所有的环节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坚定信仰、明白责任更是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肩承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我们大家都希望培养出‘有信仰、明责任、耐得烦、沉得下、听得进、想得出’的城乡规划设计师。”
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和“以人为本”的“共情心”,以及与人、物、空间、自然“打交道”的综合素养,也为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水平和凝聚力,2020年8月,该专业的教师们接下了江汉大学党员志愿服务对口下沉的龙湖社区架空层改造项目。
这是由7个自然村湾合并而成的村民还建社区,其中的32号楼正对中心广场和居委会,是50栋还建楼的“楼王”。对社区书记刘凯来说,这栋楼的架空层利用和改造一直是块心病。700平方米的架空层,人车混流,杂物堆积,既显眼又有安全风险隐患。刘凯想把它改造成以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主题宣传为基本功能的场所,楼里的居民还想在此基础上增加停车与休闲文化活动的区域。
2020年中秋节前,刘凯向江大党委组织部提出了“旧改”意向。但因中秋临近,给学校规划设计的时间只有一周。任务交到了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学院党支部手上。
按惯常的设计时间,这样的项目仅建模就得一周。还要思考设计的具体方案以及做出分析图、意向图等一批图纸。该专业10名专职老师中有6人参与了这个突击项目,其中5人是员。他们带着15名大二到大四的学生投入了方案设计的工作中。
2017级学生万国清暑假里刚参加完黎明社区旧改项目的调研工作,收获了很多专业实践的经验,这次在群里看到项目招募学生,马上报了名。“我承担的是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设计部分,但我的经验不够,之前没有考虑到老人体力与行动的不便。最初出的设计图台阶的尺寸太高了,黄俊老师看到后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就把台阶设计得更人性化,还增加了扶手。”
“城乡规划设计是需要丰富经验的,‘共情心’也要在实践中一点点体会,这得靠学生们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逐渐积累。”指导老师黄俊如是说。
董晶和项目组的老师们建了个群,把学生们都拉到群里,利用腾讯会议组织线点,只要学生们做完设计提交,老师们都会耐心地一次又一次进行辅导和修改。建模的尺寸、色彩,功能分区和布局的合理性,主题的特色制定……学生们就在一次又一次和老师的沟通中,边学边改边思考总结,积累下了实战经验,也学到了责任心。
“我很珍惜这些参加项目的机会。”万国清有时画图会画到晚上两点寝室熄灯,遇上周末通宵有电,她会画到早上6点。“一套完整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原本是我们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但在这次的项目实践中只有7天的时间。6名老师带着我们15个学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万国清回忆起那段做设计的日子很是自豪。
7天,包括建模、功能图、分析图在内的三套不同方案完整交到了龙湖社区书记刘凯的手中。10月底,社区的38位居民代表和11名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架空层方案做投票,选定并通过了其中一套并最终施工完成。
2020年11月,万国清也通过了党员预备期的考核,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她说:“学到了经验,也懂得了责任。”
事实上,“思政教育”和“以心塑业”始终贯穿在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和项目实践中。
“一河两岸”工程的水上栈道景观两侧有文化墙,是董晶、黄俊、梅峥嵘带着学生考察新洲旧街历史背景和文化,把当地的花朝节、问津书院、白茶文化、杨家山村抗战烈士故居等等民间传统文化、红色故事、风土人情挖掘梳理,再设计绘制于栈道两侧的廊壁上,作为景观呈现于游人,并陆续打造完成了旧街红旅线联合片区产业规划、蔡甸区张湾街道四红村扶贫产业园规划等项目。
如今,江汉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继续秉承“以实践促教学、以项目塑人才、以专业惠地方”建设思路的同时,结合社会对“城乡规划治理”方向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建设与现代化管理、城市运营、公共策略等专业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发挥城乡规划学科融文汇理的交叉性和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信仰坚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养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的“新工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前行。(陈敏英)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