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运全站下载
导航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报告摘要】桥隧技术发展论坛、桥隧结构监测与检测技术论坛

时间: 2024-03-03 22:30:51 |   作者: 行业动态

  ,重庆交通大学原校长,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毕业于东南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是做道路与交通工程、交通人文历史等领域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一、二等奖。出版《弘扬“两路”精神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多部专著;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了《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授权专利3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摘要:史迪威公路是史迪威将军带领中、美、印、缅等国军民在二战时期修筑的穿越中缅印三国的超级工程,也是我国抗战重要的生命通道。本报告介绍了史迪威公路的修筑经过,分析了史迪威公路的意义,探索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复活史迪威公路、构建印度洋通道的现状和重点任务。

  邵长宇,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过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长江大桥等多项工程设计,担任过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深中通道工程咨询负责人。先后出版《梁式组合结构桥梁》《索承式组合结构桥梁》《现代拱桥》等专著,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多项,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摘要:报告将简要分析大跨度斜拉桥在结构耐久性、全寿命经济性、跨度增加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基于斜拉桥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与技术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及相关研究,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角度分析正交异性组合板和UHPC板组合梁、混合截面梁等多种组合梁形式以及斜拉桥主跨混合梁体系的技术特点、竞争力及应用前景。

  朱忠义,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大跨度结构设计和研究工作,负责了中国天眼FAST主支承结构、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国家速滑馆等30多项大型工程的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和技术工作。所负责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奖2项、英国工程师学会的杰出结构奖1项、全国工程设计金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国家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品质提升需求、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等对索结构体系和设计理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中国天眼FAST的反射面主体支承结构为主动变位的大跨度索结构,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单层索网、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多层索结构。报告结合这些大跨度索结构工程,介绍索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的创新突破。

  摘要:近年来,中国桥梁工程快速的提升,桥梁建设规模不断突破,一座座特大跨径、超高墩桥梁顺利建成通车。桥梁建设和运维过程中,每年都有多起桥梁损毁破坏事故,桥梁损毁因素主要有风振、地震、洪水冲刷、火灾、爆炸、车船撞击等,针对这些损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桥梁抗风、桥梁抗震、桥梁抗水、桥梁抗火、桥梁抗爆、桥梁抗撞击及防护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针对常用桥梁的一些特殊损毁研究较少,且往往容易忽视。下面分别对几种特殊损毁的力学问题进行探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拱桥水毁,车辆撞击桥面混凝土防撞墙,盖板通道内通行车辆活载,满堂支架整体现浇连续箱梁温度应力。

  王仁贵,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大桥事业部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东南大学道路工程专业, 35年来一直工作在设计、科研和技术管理一线,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主持设计了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舟岱跨海大桥、舟山六横路海大桥、宁波青林湾大桥,目前正在主持设计主跨2300 米的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先后在 《公路》杂志、《国外桥梁》、《桥梁建设》、国际桥协论文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技术创新与应用》己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获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9 项,获全国优秀设计金奖2项、银奖2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并获首届中央企业创新奖勋金奖1 项。被投予“十佳全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人员”、交通部 “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茅以升科技奖一桥梁青年奖”等荣誉称号。2013 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授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

  摘要:主要介绍六横大桥的项目背景、主要技术、主要建设条件和控制因素,大桥总体设计、主跨1768米双屿门大桥双塔悬索桥方案、主跨756米三塔斜拉桥方案和海域非通航孔桥方案设计及主要技术创新。

  于松伟,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电气化专业,长期致力于城轨交通工程设计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伊朗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余项国内外城轨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主编5部国家标准,编著《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模块设计原理与应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次。先后获“200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获得国家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委员会等10余个专家称号。

  摘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走向以运营为主导的“运建时代”,本研究首先从“一心三轴四圈层”的系统要素、要素关系、开放系统、技术—社会系统和复杂巨系统特性出发,论述城轨交通是一个“开放的技术—社会复杂巨系统”;其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度交错概念模型,建立由评价要素体系和评价业务体系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建立“线性—非线性相融合的人机交互法”的方法论,并突破当前知识—数据双驱类评价方法难点,创立基于先验信息的深层次地融合型“知识—数据”双驱算法模型,为下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李文武,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桥梁设计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了盘锦辽东湾新区连岛跨海中桥、樟树港湘江特大桥、G60扩容株洲湘江特大桥、张官高速沅水特大桥、大连普湾新区跨海大桥等多座领先水平的桥梁工程。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荣获科技及勘察设计奖励20余项,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2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成果鉴定3项,主持标准指南编制1部。

  摘要:报告首先介绍了长沙市“一江两岸”的地理格局和“山水洲城”的城市风貌。特殊的城市分布对过江大桥有着必然的需求,简要介绍了长沙市早期几座过江大桥的建设特点和文化特色。之后针对目前长沙市正在建设的三桥一隧工程中的北部两座大型斜拉桥桥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介绍了两座过江桥梁的总体情况、建设条件、景观特色、设计要点、实施工程技术等相关内容。

  孙守旺,云基智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安全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研究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服役性能评估和维养决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主持研发港珠澳大桥智能维养决策系统,发表论文6篇。主持完成国内外大型桥梁结构健康检验测试的项目近20项,曾获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22年度深圳市交通建设工程BIM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一等奖。

  摘要:采用基于北斗的SLAM导航定位技术,在时间空间精准对齐融合视觉与激光雷达数据,通过模型迁移、transformer编解码等AI技术方法实现对路桥隧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高精定位采集、识别、几何信息提取。利用玄镜国产BIM图形平台实现交通设施BIM单体化逆向建模。

  伊廷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桥梁健康诊断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首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模块设计、软件开发、施工及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海量数据处理等系列标准制定,成果在珠江黄埔大桥、象山港大桥等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等荣誉,兼任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青委会主席、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等。

  摘要:对数量庞大的中小跨径桥梁进行定期快速评估,实现失效风险的“早发现、早消除”具备极其重大的工程意义。本报告以影响系数为主线,建立了桥梁“影响系数精细识别、承载能力虚拟检算、评定报告自动生成”整体技术,主编《公路桥梁承载能力快速测试与评估作业规程(T/CCES 43)》,并基于MATLAB平台自主研发了桥梁快速评定系统(BRE),该软件构建了符合工程师使用逻辑的交互模式和三维展示区域,集成了自动布载和一键报告等诸多实用功能,可为城市大规模高架桥梁隐患初筛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胡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土木检测维护分公司总经理,正高级职称,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长期从事桥梁检修相关工作,负责了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润扬大桥,江阴大桥等数十座跨江跨海长大桥的检测、评估及维修设计工作。担任中国公路学会缆索体系桥梁产业共同体联盟秘书长。参编了《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斜拉桥拉索更换技术规范》等多部桥梁运营期规范标准。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摘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是大跨径钢桥运维中常见且现阶段难以彻底根治的病害。报告中,介绍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科学分类及目前常用的检测的新方法;结合自由流系统,基于实时车流数据智能化评估了疲劳裂纹的萌发时间及典型疲劳热点损伤度;同时对比了名义应力法、断裂力学法以及基于实测应力的三种基本疲劳裂纹评估思路及流程;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疲劳裂纹的冷修复处治技术的机理、试验、工艺、材料以及现场需要注意的几点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疲劳热点寿命评估流程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分析思路。

  陈文礼,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青。研究方向为桥梁风工程及其流动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项目二十余项;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与软著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规范3部。获省部级、学会与协会科技奖励5项,2020-2023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榜单。担任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公路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摘要:报告以在建的世界第一跨度桥梁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三类方法,分别研究了超长吊索的各类可能的风致振动,包括涡激振动、索股间尾流致振、桥塔尾流致振、参数振动;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动控制与阻尼操控方法,对超长吊索风致振动进行针对性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于实际工程,依据吊索不同的参数特性,分别给出各类吊索相应的控制方案。

  吴涤,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智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兼副院长,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分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公路结构监测与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健康监测、安全评估等技术和科研工作。获省部级荣誉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集成电路设计图5项,编写标准规范7部,发表SCI及EI论文十余篇。

  摘要:提升桥梁安全耐久水平和防灾减灾韧性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任务,对桥梁结构自身性能劣化和外部灾害风险进行仔细的检测和监测并进一步支撑养管决策,是实现以上描述的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桥梁结构自动化监测和人工检验测试的数据尚未融合互补、结构状态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相互割裂的问题,提出以桥梁BIM模型为信息载体,基于EBS+WBS架构的监测检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利用融合后数据,可采用启发式有限元模型更新方法建立桥梁结构数字孪生体,定量分析评估在役桥梁的时变技术状态;也可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桥梁构件-部件-整体状态分级评价体系,定期和定性评价桥梁技术状态。本文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桥梁集群和香港TKO大桥为工程背景,对上述数据融合方法和协同应用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有效利用海量监测数据和异构检测结果,支撑桥梁应急响应和养护管理决策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吴进良,重庆交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交通大学高边坡研究所所长,重庆交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工学博士毕业。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理事。2005年入选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大纲编委会副主编。2006年入选重庆市发改委评标专家库专家成员。2010年8月获住房和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建造师考试“优秀命题专家”奖,建设部建造师专家。2016年任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检测试验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市政管理科技协会市政设施检测专委会副会长、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2018年起担任住房和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二级建造师考试命题组组长、考试用书主编。2019年成为交通运输部检测行业资质评审专家,先后参加部综合甲级、桥隧专项资质评审十余次。

  杨文锦,长沙金码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湖南省青联委员,长沙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参编广东省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摘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本身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是桥梁健康监测实际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本汇报分析了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子系统在长期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寿命因素,探索了分布式站点的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得益于掌握了弦式传感器先进的耐久性工艺,公司自主研发了钢弦传感器动态采集仪,并对钢弦传感器动应变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赵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部公路水运钢结构桥梁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是做钢结构桥梁、组合结构桥梁教学与科研工作,专注于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和焊接连接施工、检测与运维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交通运输部主干学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多项。研发了中小跨径桥梁快速替换成套技术、钢桥高强度螺栓智能化施工与检测技术、图象识别螺栓松动监测技术和钢结构残余应力检测与调控技术等,并完成了多座新建与服役钢桥螺栓的检测、替换与监测服务。

  摘要:为解决公路服役钢桥高强度螺栓运维面临的难题,对国内外公路钢桥螺栓的病害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国内公路钢桥的主要破坏模式和断裂原因;针对服役螺栓内部缺陷无法检测的难题,总结并实践了基于全聚焦相控阵技术的内部裂纹和螺纹缺陷的检测的新方法;针对服役螺栓紧固力无法检测的难题,研发了超声波测量轴力与智能检查扭矩相结合的检测技术;采用深度学习与图象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出了基于AI的非接触高强螺栓监测/巡检技术。